close

  (一)催眠暗示無處不在

  無論一個臨床在職進修培訓項目所提供的培訓是什麼,都會間接地涉及催眠,因為每一個治療都不可避免地會使用暗示。然而,不幸的是,當老師沒有直接教授暗示的藝術和科催眠學時,許多學生也沒有學會意識到暗示在他們治療中的角色。即便在之後章節中所描述的那些經典的催眠現像會在每一個治療中出現,但這些現像的概念和用法一般都不會講授。

  為什麼不講呢?因為這些現像在其他的心理治療模型中有另外的名字和特征。比如說,作為現代認知治療之父的精神科醫生艾倫。貝克就聲稱,他從來不使用催眠。但是當他在鼓勵自己的來訪者閉上眼睛,放松下來,想像自己能成功地做到他們正在學習的某種新行為的時候,他絕對沒有一絲遲疑。他將其稱為“成功的意像”。

  不過,從結構上來看,他所做的正是導入集中注意力的暗示,讓來訪者落腳於未來,在一些熟悉的情境中將這個人和新的行為或思維模式聯系在一起,並且促進來訪者和過去無效的模式相分離。這就是催眠。

  (二)為什麼要應用催眠技術?

催眠治療  為什麼我們要證照使用催眠來產生一種解離現像,然後再尋找潛意識的資源來嘗試幫助來訪者呢?這是一種不同的從事治療的方式。不過,前來尋求幫助的人很可能已經嘗試過有意識地做出改變(或許只是憑借自己的意志,或者通過閱讀自助手冊來獲得更好的自我理解),但卻失敗了。那些人們在意識層面上能獲得的資源並不是能夠解決問題的資源。

  簡單一點來說,他們用來解決問題的那個知覺框架並沒有起到作用;他們要尋找的答案更可能需要在他們對自己的意識體驗之外的領域去尋找。催眠能幫助人們“走出”他們通常對自己的體驗,允許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建立起新的聯結,無論是在認知、情緒、行為上,還是在生理水平上。催眠本身並不具有治愈的效果,能夠給人們帶來潛在幫助的是發生在催眠之中的事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全站熱搜

    liche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